夏日炎炎,暑意正浓,鞍师学子的热情却比骄阳更盛——一场以“推广普通话”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,正带着青春的朝气悄然展开。 从校园到社区,从课堂到街巷,他们用声音搭建沟通的桥梁,用耐心传递语言的温度。或许是为小朋友们讲一堂生动的普通话课,或许是帮长辈纠正发音的小细节,又或许是用情景剧、短视频解锁普通话的趣味打开方式……每一次开口,都是对“说好普通话,沟通你我他”的践行;每一份努力,都在为语言的共通、文化的交融添砖加瓦。
1
四川站
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宣讲团在假期走进中国成都博物馆,开展推广普通话活动。他们以标准的普通话讲述中国丝绸的发展脉络;带领孩子们进行普通话朗诵训练;同时也介绍了织机、丝绸之路与丝绸女神。
在此次活动中,宣讲员讲丝绸发展脉络,融入普通话规范指导,纠正发音用词;借丝绸诗文开展普通话正音、韵律训练,提升发音精度与感染力;以古代织机为核心讲解,锻炼孩子们用普通话准确说明事物能力;讲述丝绸之路等故事,提升孩子语言组织力。
2
丹东站
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宣讲团在假期开展社区普通话推广活动,对社区安保人员,社区事务办理人员,社区居民等进行指导,通过多元形式让规范用语融入日常生活。
他们来到鸭绿江边,采访工作人员和路人,他们用普通话讲述着历史,表达着自己的情感。
他们踏上安东老街,用标准的普通话讲述安东老街的故事,采访游客们,让普通话遇上了安东老街的烟火气。
他们走进金汤小学,在课堂上向孩子们推广普通话,纠正他们的错误发音,使规范用语的种子在童真里悄悄发芽。
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宣讲团在这次暑期实践中借传统文化讲解,让参与者构建文化认知,实现文化与语言学习融合;提升语言能力,通过发音纠正、朗诵训练等,增强普通话精准度与表达感染力;让标准语成为沟通纽带,共建有凝聚力的生活圈;传承红色与历史记忆,以普通话讲述、复述历史,深化对历史的理解与传承;培养参与者尤其是孩子对普通话的热爱,播撒规范用语种子 。
校团委宣传中心
策划:韩晓羽
图文排版:黄诗砚
责任编辑:李秋硕
一审一校: 李秋硕
二审二校: 韩晓羽
三审三校: 沈丽娜
图文来源:人文与传播学院团委
制作:校级学生团组织新媒体建设部